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开封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优秀案例

开封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优秀案例

来源:成果区域科 责任编辑:曹晨 发布时间:2025-03-25 15:27
打印

近年来,开封市科技局围绕储能新材料产业链创新需求,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大力推进系列创新举措,加快建立较为完善的区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推动一批重大创新成果落地转化。现对部分转移转化优秀案例推介如下:

案例一

项目名称:“石墨烯导热膜”科技成果转化

实施单位:开封平煤超导热新材料有限公司

转化模式:基础研究-中试孵化-量产应用

模式解析:案例项目依托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前沿技术研发能力,针对石墨烯导热膜材料的高导热性(热导率高于1500W/(m·K))、耐弯折性(突破50万次,超行业标准25%)等核心指标展开攻关,构建了从氧化石墨烯浆料制备、成膜工艺到超高温热处理的完整技术体系;通过与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旗下炭材料企业、开封国投集团等产业资本深度合作,于2024年3月组建产业化平台并在石墨烯导热膜示范线的基础上建成年产量60万平方米生产线,实现20-1000微米厚度定制化生产,打破国外对PI膜原材料的垄断;产品已通过50余家下游企业检测验证,并与广东迈捷微等电子产业链企业达成战略合作,预计达产后实现年产值1-1.5亿元。该项目在第十六届河南省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初创组二等奖,形成“基础研究-中试孵化-量产应用”的转化模式,为5G手机、新能源汽车等高端领域提供国产化散热解决方案,带动区域新材料产业升级。

案例二

项目名称:高效率碲化镉电池及其量产化制备关键技术

实施单位:开封宸亚新能源有限公司

转化模式:技术研发-中试验证-产业辐射

模式解析:案例项目围绕碲化镉薄膜电池镀膜工艺、量产效率等核心难题,组建以斯坦福大学博士齐鹏飞为首,包括康奈尔大学、布朗大学等顶尖院校博士的技术研发团队,注重自主研发,引入国投资本,开展真空输运沉积技术攻关,突破镀膜均匀性(≤3%)、碲化镉利用率(90%以上)等关键技术瓶颈,通过光伏农业大棚示范项目(600㎡)验证技术稳定性,打造全国首条单条500MW碲化镉发电玻璃产线,实现核心镀膜设备及3.2㎡全球超大尺寸组件自主化生产。推动BIPV建筑、农业绿电等场景落地,为城市绿电供应提供新路径。形成“技术研发-中试验证-产业辐射”的模式。

案例三

项目名称:新一代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及其关键材料研发及产业化

实施单位:开封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转化模式:“政+产+学+研+用”的成果转移转化模式

模式解析:案例项目围绕全钒液流电池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和产业化痛点开展研发创新积极引进新一代全钒液流电池电堆技术,通过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当地政府、企业及高校深度合作,构建创新“政+产+学+研+用”的成果转移转化模式,形成了技术开发、实验研究、引进消化吸收、成果转移转化的研发体系,打造了全钒液流双极板、质子膜、碳毡三大核心部件开封生产基地,实现核心物料全部自主自供自产。项目实施后,已签订多项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电站建设合同,营业收入近10亿元。有效促进社会富余人员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带动产业升级改造,为区域液流电池产业升级奠定工业基础。

相关文件:

    【下载DOC】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

      X

      您即将访问非政府网站链接,是否继续?